大風廠拆遷問題是《人民的名義》開篇重要矛盾。股權糾紛、員工抗議等,背后映射出經營問題,而經營問題除了管理者、經營環境之外,按照負責人蔡成功的說法,與銀行不無關系。
反貪局長侯亮平是這么說的:
侯亮平及時制止:蔡成功,別激動,坐,坐下說!歐陽菁副行長不批準城市銀行給你們放貸,你們還可以找其他銀行嘛!比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還有那些股份制銀行,能找的銀行多得是嘛!
蔡成功冷靜下來:侯局長,京州銀行的情況你可能不清楚,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從來不給我們這種民營企業貸款。這么多年來,能給我們貸款的銀行只有京州城市銀行和省農村信用社。
剔除蔡廠長話中的偏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大部分小微企業在信貸上的問題。
村鎮銀行填補金融服務空缺
相對而言,小微企業管理不成熟,抗風險能力,財務報表規范性這些問題導致難以獲取優質信貸資源。小微企業旺盛的資金需求與銀行機構信貸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小微企業高分散和高成本性與銀行機構資本逐利性之間的矛盾,都需要更加充分的金融服務來滿足。
村鎮銀行為了填補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空白,增加農村地區金融支持的力度,為地方百姓提供:存貸款、交易結算等金融服務。
和大型商業銀行比起來,它具有政策支持、管理鏈條短、制度設計規范、金融服務地域性強 一些優勢。
3月2日,銀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總結回顧村鎮銀行培育發展十年成效,介紹村鎮銀行在穩定縣域、支農支小、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2016年末,全國村鎮銀行為農戶及小微企業貸款合計6526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3%,500萬元以下貸款占比80%,戶均貸款41萬元,支農支小特色顯著。主要監管指標持續符合監管要求,風險總體可控,整體發展質量良好,村鎮銀行已成為扎根縣域、支農支小的新生力量,在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普惠金融和支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草根性”、“地域性”決定了它具有相當的人緣、地緣優勢。這樣,村鎮銀行在產品設計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因地制宜地設計出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服務貼近客戶,接地氣,惠民生,深受小微企業和農民的歡迎。
以村鎮銀行的名義服務小微。
村鎮銀行來自村鎮,這就是它的優良傳統。